close
“The greatest gift our parents gave us was each other.”雖說兄弟姊妹是父母送給手足彼此的禮物,不過大家應該都能理解,手足間的「暫鬥」很容易就上演,我們家的也不例外。這次是排隊等待過程中,弟弟踢到姊姊。姊姊要弟弟道歉,但弟弟說是姊姊突然停下來才會踢到的。(中間的混亂直接省略...)
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。通常陪伴孩子們把情緒說出來後,事情大概就解決了一半。「妳可能覺得有點委屈,因為弟弟踢到妳沒有問妳會不會痛,而是說妳停了下來。」姊姊聽了點點頭。「你可能覺得有點生氣,好像都只有你的錯。」弟弟聽了點頭後加了句:「我不是故意的,對不起啦。」
~為情緒貼標籤的經驗,換成另一種好聽的說法,其實就是「把感覺訴諸為文字」,這可以消減杏仁核(大腦的恐懼處理中心)對負面情緒刺激的反應,進而可以減少你的情緒反應。~摘自《情緒發炎》幫情緒命名對大人小孩來說,都是需要練習的。(開心、難過、愉快、傷心、狂喜、狂怒...)當我們能說出或表達準確的感覺,通常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處理了。情緒沒有對錯,就是一種己身的感覺,所以可以感覺快樂,當然也可以感覺憤怒,只要能用合適的方法表達都好。
姊弟間的「暫鬥」通常幾分鐘內就會自己處理好。陪伴寶貝們梳理心情後,雖然雙方沒有重新道歉,但兩人很快地一同下一個目的地前進。以後會不會再有口角?一定會。姊弟間的感情會不會受影響?一定會。一定會愈來愈深厚的,我相信。
~當你客觀地面對情緒時,你就能選擇如何與感覺互動或反應。這就是為什麼要說「我感覺焦慮」或「我感覺生氣」,而不說「我是焦慮的」或「我是生氣的」,來標示自己的情緒之所以很重要的原因。你的感覺不是真正的你。~~摘自《情緒發炎》

148315816_110134921089183_9205782764007636743_n.jpg
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湘信琪蹟 的頭像
    湘信琪蹟

    湘信琪蹟

    湘信琪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